碧艾香蒲處處忙。誰家兒共女,慶端陽。細纏五色臂絲長。空惆怅,誰複吊沅湘。往事莫論量。千年忠義氣,日星光。離騷讀罷總堪傷。無人解,樹轉午陰涼。
——《小重山 端午》[元] 舒頔(dí)
前幾日,在同學群裏,A同學問B同學,說快要"粽子節",讓幫忙購買當地特産粽子。啥時候“端午節”變成“粽子節”?
在網上一搜端午節,清一色的粽子圖片,從表象上,確實可以等同於“粽子節”。隨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,人們生活改善了,過節也更好地追求吃、喝、玩、樂。有沒有這樣的感覺,在吃、喝、玩、樂過後,會産生類似失落的情緒?吃喝玩樂雖然愉快,但是做多了,總覺得哪裏不對,原因在於事情結束後,自身能量和洞察事物的能力並未提高。
一個節日之所以能成爲節日,既有複雜的來源,又有多樣的節日功能,了解、學習其中的內涵,把吃喝玩樂再往上提升到精神境界的滿足,或許才是過好一個節日的意義所在。
01 端午節的起源
端午節還稱爲五月節、夏節、沐蘭節、女兒節、天中節、詩人節,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節日。
端午節的起源於百越族的圖騰祭祀,人們崇拜龍,每年五月初五就要祭祀龍圖騰,於是就成了風俗習慣,這是端午的起源。
而後紀念伍子胥投江,楚國人,父兄均爲楚王所殺,後來子胥棄暗投明,奔向吳國,助吳伐楚,五戰而入楚都郢城。當時楚平王已死,子胥掘墓鞭屍三百,以報殺父兄之仇。吳王闔廬死後,其子夫差繼位,吳軍士氣高昂,百戰百勝,越國大敗,越王勾踐請和,夫差許之。子胥建議,應徹底消滅越國,夫差不聽,吳國大宰,受越國賄賂,讒言陷害子胥,夫差信之,賜子胥寶劍,子胥以此死。子胥本爲忠良,視死如歸,在死前對鄰舍人說:“我死後,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,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”,便自刎而死,夫差聞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。
在春秋時期的楚國,屈原早點受楚懷王信任重用,與楚王議輪國事,參與法律的製定,聚賢任能,改革政治,聯齊抗秦。楚國的國力有所增強,但是屈原的性格耿直,被楚王疏遠,隨後流放,而後投汨羅江而死。
到東漢又增加了紀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,據說孝女曹娥,投江救父,剛好是五月初五這天,爲紀念孝女曹娥,弘揚孝道,建造曹娥廟。
由於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,已廣泛深入任性,人們“惜而哀之,世論其辭,以相傳焉”,因此,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,影響最廣最深,占主流地位。(端午節與龍舟文化讀本)
02 屈原投江
(圖片來自:pixabay)
據史記《屈原列傳》記載,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爲楚懷王左徒。博聞強誌,明於治亂,娴於辭令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,以出號令;出則接遇賓客,應對諸侯。王甚任之。
03 屈原給我們的啓示
(圖片來自:pixabay)
兒童滑闆車是從專業型滑闆車改進而來,適合3-5歲左右的孩子玩耍。
04 端午節與愛國主義
(來源:淘寶截圖)
在某寶搜
05 文具
(來源:淘寶截圖)
在某寶搜索了
結語:
當然還
歡迎朋友圈與微信群轉發,轉載聯系我們。
END
掃描二維碼
獲取更多精彩
海化科技
圖片來源: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(侵删)
葉小姐:13928251766